讲座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走过40多年,期间先后进行了九次机构改革,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机构改革中的波段划分、运行逻辑、演进轨迹是如何的?”2025年3月22日下午,第57期中山大学MPA“问学•问政•问德”系列讲座在东校园举行。本期讲座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机构改革:一种理论解释”为主题,特邀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主讲。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李棉管副教授主持讲座。

(肖滨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肖滨教授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划分机构改革的阶段”以及“机构改革波段演进的轨迹特征”,并阐释了“变革管理”“理论-理性”“政策追踪”“改革导向”“情景-目标-策略”等已有解释分析框架的概念和内涵。他指出,机构改革引发学界高度关注并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不同的分析框架下,机构改革的阶段划分、运行逻辑、演进轨迹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面目,学界并没有就机构改革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畴达成共识。构建新的机构改革的分析框架是深化相关讨论的基本前提,并提出了领导权-治理权的分析框架。

       肖滨教授分享了关于领导权与治理权分析框架的历史脉络、解释体系以及运行逻辑,并用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加以说明。基于领导权-治理权的分析框架,肖滨教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九次机构改革的演进缘由作了详细解读。他强调,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原始动力,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就国家治理而言,中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不断加大的人口流动性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等等,都是对国家治理的新考验。要解决今天中国面临的种种挑战,必须启动以公共管理现代化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建设的重大转型,才能为中国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学生提问互动)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国家权力的边界、机构改革下一步的可能性、财税体制改革等问题积极展开提问,肖滨教授结合领导权-治理权分析框架耐心细致作了解答。

       本次讲座富有启发性,也极具指导性。在肖滨教授的精彩讲解中,学生们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分析解释框架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对机构改革的历史性、复杂性和前瞻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本职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供稿:中山大学MPA研究生会宣传部 宋帝雄

初审:林应悦

审核:龙明伟

审定发布:李棉管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