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MPA“学术午餐会”回顾:中西方语境下基层执行者的行动逻辑比较阅读

       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学院楼D201教室里,同学们围桌而坐、热烈讨论。这样的场景已经像阳光一样,成为了MPA学子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2024年6月29日中午,第三期“学术午餐会”成功举办,近30名MPA在校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期活动围绕张静教授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以及迈克尔·李普斯基的《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两本经典书目进行比较阅读,以分析比较中西方语境下基层执行者的行动逻辑。本次午餐会由MPA研究生会副主席李伦辉主持,特邀2022级MPA在校生李旭白和何怡领读,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李棉管副教授作点评。

image-20240705105549-1

(活动开场)

       何怡同学分享的书目是《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她对“街头官僚”的含义、存在的悖论现象、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李旭白同学则结合工作中的体会,以“‘上下分治’的默契”为主题,从历史治理结构、近代治理结构变化、基层政社互动、社会治理秩序等方面对《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一书进行了分享,并穿插了中西方视角的对比。

image-20240705105559-2

(学生领读)

       李棉管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领读同学所分享的内容。李老师强调,本次分享的两本书对于研究和理解基层政策执行和基层治理非常重要,两本书共同关注公共政策的基层执行者、公共服务的一线提供者所处的结构性处境如何塑造他们的行动逻辑。他指出,基层是连接行政和社会的关键节点,很多时候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张力,政策要求的特点是统一性、原则性和一致性,而社会需求的特点是具体性、多样性、复杂性,这一结构性处境塑造了基层的双重困境,而“自由裁量权”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

image-20240705105642-3

(李棉管老师点评)

        接着,李老师就“基层自由裁量权”抛出相应问题供同学们自由探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竞相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image-20240705105651-4

(交流互动)

       最后,李老师为领读学生颁发了纪念礼物并与全体同学合影留念,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

image-20240705105702-5

(合影留念)

       中山大学MPA学术午餐会活动分“经典阅读”、“案例研讨”、“论文分享”、“写作研讨”四大专题,鼓励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借助于“学术午餐会”这一交流互动平台,中山大学MPA教育将持续发挥朋辈交流在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学术氛围。

 

撰稿:中山大学MPA研究生会宣传部 陈文

初审:林应悦

审核:龙明伟

审定发布:李棉管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