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何以持续?这是公共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10月30日上午,学院举办了第四十六期中山大学MPA“问学·问政·问德”系列讲座,邀请学院政治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清教授,做了“国家政权建设与地方政府创新”的讲座。本期讲座以线上形式进行,由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李棉管副教授主持。
(王清教授在线上讲授)
讲座围绕“国家结构变化为何导致地方政府创新持续”这一问题,通过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阐述中国的国家政权再建设导致碎分化国家结构的整合,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创新持续的机制和逻辑。
王教授首先指出既有理论研究与现实经验之间存在着悖论现象:已有理论普遍认为“人走政息”,地方政府创新难以持续,但最新的调研却发现,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够得以持续。王教授认为,围绕创新为何持续的问题,结构论和行动者论忽略了影响结构与行动者的影响因素,忽视了国家的角色。
因此,王教授引入了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指出国家政权再建设会带来国家结构的变化,进而带来地方政府行为的调整。国家通过权力配置、压力结构、激励方向等方面进行政权建设,这一过程重新整合了碎分化的国家结构,并深刻影响了央地关系和条块关系,使得地方政府调整和改变已有的行为。地方政府采取“保守型进取”,这是一种处于“邀功”与“避责”的中间状态,它客观上促使地方政府的创新得以延续。
随后,王教授比较分析了宏镇乡村振兴创新、蜀镇社会治理创新和Q市公益创投创新持续性的三个案例,分别分析横向网络结构、纵向垂直结构和地方稳定结构对地方政府创新持续性的作用机制。
最后,王教授进一步提炼总结国家政权建设与地方政府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因果机制,以及国家政权建设视角和已有两类竞争性解释的联系,再一次深入分析新一轮国家政权建设如何导致国家结构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地方政府“保守型进取”的行为选择。
在点评总结环节,李棉管副教授结合王清教授的讲座内容,针对MPA同学普遍关心的论文写作问题,从问题意识、文献阅读积累、分析框架构建和案例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提高论文写作质量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提问互动环节,参会学生就国家政权建设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创新持续性的判断标准和解释逻辑、地方政府创新是否存在稳定的角色群体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提问。对此,王清教授逐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分析。
本次讲座拓展了MPA学生关于国家政权建设与地方政府创新主题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也为如何更好地开展案例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范本,使同学们对今后开展学位论文写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