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期中山大学MPA“问学•问政•问德”系列讲座顺利举办

 2022年6月11日上午,第四十五期中山大学MPA“问学•问政•问德”系列讲座在东校园行政楼B102会议室举行。本期讲座的主题为“基本收入、基本服务与共同富裕”,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岳经纶主讲,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李棉管副教授主持。在本期讲座中,岳经纶教授聚焦世界公共管理学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贫困问题,向大家介绍了UBI(基本收入)与UBS(基本服务)理念,并就如何推动中国的相对贫困治理,消除贫困和缩小不平等,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image-20220620141140-5
(李棉管副教授主持讲座)

image-20220620141155-6

(岳经纶教授在讲座现场)

 首先,岳经纶教授引用政务学院的立院宗旨与学术使命:“问人间政治之道以善政天下,求公共管理之理以良治中国”为讲座拉开序幕,指出公共管理学应探索如何建立“好的治理”来促成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社会,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通向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的基本路径。过去几十年欧美等国家的数据说明贫困问题恶化,社会经济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的现实,传统的发展经济、拉动就业的手段已经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通过分享韩国、美国、芬兰、印度、英国、中国等各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实践探索,岳经纶教授引入了基本收入的理念,为同学们讲解了基本收入的概念、五大特征、基本收入理论的历史脉络以及现实意义。岳经纶教授指出基本收入计划作为一种“社会馈赠”以及反贫困的手段,通过现金转移的方式以期降低人类面临的经济不安全感,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使得穷人有机会实现自由与发展,改善相对贫困的状况。

image-20220620141248-8

(讲座现场)

 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关于基本收入的主要争论及对其实际效用的质疑。在此基础上,岳经纶教授引出了基本服务的理念,指出基本服务的三大核心内容:全民、基本、服务。基本公共服务理念把普遍性公共服务的提供作为贫困治理的基本手段,通过向全社会提供免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为个体接受者提供“社会工资”,缓解支出型贫困困境,从而为人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平等的起点,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支撑。

 基于中国当前收入不平等状况、碳中和目标等现实背景,基本收入和基本服务的社会政策理念对思考我国的共同富裕战略以及整体社会政策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岳经纶教授认为从基本收入和基本服务理念出发,思考“收入权与工作权”的先后关系,有助于重塑社会政策设计。同时,作为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由国家为所有人“提供钱”和“提供服务”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有助于预防技术创新所可能引发的失业性贫困现象,改善相对贫困、改进收入分配制度,以此来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增强社会政治的稳定性。

 

image-20220620141316-9

(现场学生提问)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就国家能否直接通过“发钱”方式来进行减贫,UBS、UBI“躺平式”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带来更多负面后果及其对于解决社会“内卷”问题有何启发等方面展开提问。针对这些提问,岳教授从理念和制度安排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解答和分析。

 本次讲座使MPA学生进一步了解了UBI和UBS的理论概念和现实意义,对贫困治理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