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七大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学制三年。
三、学分要求
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课程设置共分为核心课(包含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个模块。其中,核心课不少于21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三问讲座为必选课程),社会实践为2学分。毕业论文不计入学分。
课程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合格,可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一)核心课(21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学分 |
英语 |
2学分 |
公共管理 |
3学分 |
公共经济学 |
2学分 |
公共政策分析 |
3学分 |
政治学 |
2学分 |
宪法与行政法 |
2学分 |
社会研究方法 |
3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学分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 |
1学分 |
(二)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
方向一:公共行政与政府改革
公共组织理论与实务 |
2学分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2学分 |
公共预算管理与改革 |
2学分 |
电子政务与治理 |
2学分 |
方向二: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
城市管理导论 |
2学分 |
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
2学分 |
基层治理 |
2学分 |
城市规划与空间分析方法 |
2学分 |
方向三: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 |
2学分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2学分 |
社会政策专题 |
2学分 |
社会规制政策与实践 |
2学分 |
方向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导论 |
2学分 |
风险社会治理 |
2学分 |
公共危机管理 |
2学分 |
社会矛盾与冲突管理 |
2学分 |
● 每个方向选课人数原则上需达50人以上(含50人)才能开设
(三)选修课(7学分)
城市交通规划导论 |
1学分 |
地方政府管理专题 |
1学分 |
定量研究方法 |
1学分 |
风险社会治理 |
1学分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1学分 |
公共危机管理 |
1学分 |
公共预算管理与改革 |
1学分 |
国内政府间关系 |
1学分 |
基层治理 |
1学分 |
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 |
1学分 |
家庭发展政策 |
1学分 |
老龄化与社会政策 |
1学分 |
廉政治理及其国际经验 |
1学分 |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专题 |
1学分 |
伦理与公共政策 |
1学分 |
区域公共管理 |
1学分 |
全球治理 |
1学分 |
三问讲座 |
1学分 |
社会规制政策与实践 |
1学分 |
社会组织与社会服务 |
1学分 |
土地与房地产管理 |
1学分 |
危机与公共政策制定 |
1学分 |
协商治理 |
1学分 |
影像中的中国社会转型 |
1学分 |
政治文化与政制改革 |
1学分 |
中国古代管理智慧 |
1学分 |
中国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 |
1学分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1学分 |
中国社会治理创新 |
1学分 |
住房政策与治理 |
1学分 |
宗教与社会 |
1学分 |
教育政策 |
1学分 |
网络信息管理与法律 |
1学分 |
1. 根据实际情况,每级学生的选修课会作适当调整。
2. 每门选修课选课人数原则上需达30人以上(含30人)才能开设。
3. 选修课不能与专业方向课重复。
4. 为进一步提高MPA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开设“中山大学MPA ‘问学·问政·问德’系列讲座”, MPA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听满6个讲座(1学分。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才能申请论文答辩。
(四)社会实践(2学分)
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之间的寒假,每位学生须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报告经通过后(60分合格)获得2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