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下午,第四十二期中山大学MPA“问学•问政•问德”系列讲座在东校园行政楼B102举行。本期讲座的主题为“社会与人生——那些消失的和到来的生活”,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荣休教授郭巍青主讲,MPA教育中心主任陈那波教授主持。在本期讲座中,郭巍青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一名公共管理研究者,应该如何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并且治理社会的宝贵经验。
(郭巍青教授在讲座现场)
首先,郭巍青教授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以及李宗盛的经典歌词“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为讲座拉开序幕。同时,郭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出在治理社会之前,我们需要对社会的变化有更加丰富的认识。
郭巍青教授通过分享书籍《陌生的熟人》解释了认识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以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为例,指出在传统的农村里,人际关系织成了一张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大家都生活在“熟人”织就的网络之中。现今,随着“熟人社会”的消褪,人们的交往失去了公共性而更具有私人性,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础秩序的载体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当我们想要研究或者治理乡村时,我们应该要更敏锐了解到乡村现实生活的变化。
(讲座现场)
同时,郭巍青教授通过描述社交关系、信息来源、空间关系、性别关系、代际关系、媒介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的社会变化,向大家深刻地阐释了在不同的圈子或者不同的时代,我们看见的世界、听到的声音以及感受到的文化的差异与社会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如:信息-行动比失衡、无力感加大、压力和焦虑增多等。
(讲座现场)
(现场学生积极提问)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就如何处理好代际关系、新一代公共管理者如何克服焦虑,如何找到公共治理的正确方向等问题展开提问。郭教授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生巨变,公共治理应该要以促进人自身的价值与意义的实现,提升人的幸福感为核心。讲座最后,郭巍青教授鼓励大家把自己作为方法去发现和理解社会的变化,我们自身的观察、记录和分享都是有价值的。
